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-1
发表时间:2025-07-14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-1
一、细胞来源
建立过程:GES-1细胞系于1994年由柯杨等研究者通过SV40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胎儿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获得,3周后分离出转化细胞克隆,形成可长期稳定传代的永生化细胞系[1]。细胞基因组中整合了SV40 T抗原基因,并在细胞核中持续表达,是其永生化的重要机制[1]。
二、生物学特性
1. 形态与生长状态
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-1呈上皮细胞样形态,贴壁生长。倍增时间约24~48小时,建议每周换液2~3次,传代比例1:2~1:4[19]。
2. 遗传特征
染色体核型为近三倍体(50-60条),存在非整倍体现象[1]。
可稳定表达胃泌素释放肽(GRP)受体mRNA及蛋白[14]。
3. 功能特性
l 增殖能力:体外增殖稳定,分裂时间约40分钟[5]。
l 非致瘤性:裸鼠移植6个月无肿瘤形成[1]。
l 损伤响应:对乙醇、阿司匹林、幽门螺杆菌(Hp)等刺激敏感,可激活氧化应激及凋亡通路[6][9][11]。
4. 分子调控
miRNA(如miR-23a)过表达可显著促进增殖、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[2]。
炎症因子(如IL-1β)通过NF-κB通路诱导肠道特异性标志物CDX1/MUC2表达[16]。
三、培养与储存
l 培养基:RPMI-1640+10% FBS+1% P/S[19]。
l 冻存条件:30%基础培养基+60%FBS+10%DMSO,液氮保存[19]。
l 传代要点:胰酶消化,3-4天传代1次,避免过度融合[3]。
四、研究应用领域
1. 胃癌机制研究
作为癌前病变模型,用于研究基因突变(如BCL-2过表达)与恶性转化关系[15]。
2. 药物毒性评价
检测蟾蜍灵、乙醇、非甾体抗炎药等对胃黏膜的损伤机制[9][11][18]。
3. 天然产物保护作用
茯苓多糖、猴头菇多糖、黄芪甲苷等通过抗氧化、抗炎途径减轻细胞损伤[4][8][10]。
4. 感染性疾病模型
模拟幽门螺杆菌感染,筛选抗菌药物(如苦豆子总碱)[12]。
五、近五年研究进展(2020-2025)
1. miRNA调控网络
miR-23a稳定表达株的建立证实其通过增强增殖/侵袭促进癌变[2]。
2. 环状RNA机制
Circ_0110940通过miR-1178-3p/SLC38A6轴抑制凋亡,参与胃癌发展[3]。
3. 中药多糖保护机制
猴头菇磷酸化衍生物(P-HEPN)溶解度和抗氧化性显著提升,保护H?O?诱导的氧化损伤[8]。
4. 炎症信号通路
黄芪甲苷抑制MAPK通路(p38/Jnk/Erk),降低LPS诱导的IL-6、COX-2表达[10]。
六、局限性与克服方法
1. 局限性
l 遗传漂变:长期传代后染色体非整倍体加剧,可能影响实验结果[1]。
l 转化特性:SV40永生化可能改变部分天然生理功能[1]。
l 缺乏微环境:单层培养无法模拟胃黏膜的立体结构[13]。
2. 克服方法
l 基因编辑技术:CRISPR/Cas9校正关键突变[15]。
l 类器官共培养:与成纤维细胞/免疫细胞共培养构建3D模型[13]。
l 短期实验优先:限制传代次数(<50代)以减少变异[3]。
七、总结与展望
GES-1细胞系作为胃黏膜研究的核心工具,在癌变机制、药物筛选和天然产物保护研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未来需结合类器官培养、单细胞测序等技术提升模型生理相关性,同时深化多组学整合分析以揭示胃上皮病变的动态调控网络。基于GES-1的药物毒性评价体系也有望推动胃黏膜保护剂的临床转化[8][10][18]。
参考文献
1. 柯杨, 宁涛, 王冰 等. 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-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. 中华医学杂志, 1992. PMID: 8061522
2. Chen L, Gao Y, Zhu L 等.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GES-1 cell line stably expressing miR-23a.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, 2013. DOI: 10.1002/jcb.28112
3. Miao X, Zou H, Pan L 等. Circ_0110940 modulates apoptosis in gastric cancer via miR-1178-3p/SLC38A5. 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, 2026. DOI: 10.1186/s12935-022-02598-8
4. 李良, 袁尔东, 苟娜 等. 茯苓水提物对幽门螺杆菌及GES-1细胞的作用. 食品科学, 2016. DOI: 10.16438/j.0513-4870.2019-0020
5. Kohama G 等. Studies on morphology of palatal mucosa cells. Journal of Oral Pathology, 1977.
6. 吴耽, 江婷婷, 赵青 等. 铁皮石斛多糖抗阿司匹林诱导GES-1损伤. 中国药理学通报, 2018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1-1978.2017.09.005
7. 吉原一郎. Cytological study of gallbladder epithelium. Acta Hepatologica Japonica, 19710.
8. 廖兵武. 猴头菇多糖对GES-1损伤的保护作用. 食品与发酵工业, 2021. DOI: 10.13995/j.cnki.11-1802/ts.026000
9. 刘玉玲, 刘利, 邓佳丽 等. 蟾蜍灵对GES-1的毒性.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, 2022. DOI: 10.13748/j.cnki.issn1007-7693.2022.20.001
10. 赵彩萍, 刘翠玲, 梁爽 等. 黄芪甲苷抗LPS诱导的GES-1炎症. 中国药理学通报, 2020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1-1978.2020.07.020
11. 刘翠玲. 黄芪苷类抗乙醇诱导GES-1损伤. 北京中医药大学, 2015.
12. 许婷. 苦豆子总碱对H.pylori胃炎及GES-1的影响. 新疆医科大学, 2016.
13. Gao JP, Xu W, Liu WT 等. Tumor heterogeneity in gastric cancer. Gastric Cancer, 2017. DOI: 10.1007/s10120-018-0829-7
14. 孙涛, 陈原稼, 柯杨 等. 蛙皮素对GES-1生长的作用机制. 中华消化杂志, 2008. DOI: 10.3760/j.issn:0254-1432.2003.06.009
15. 朱丽华, 甄永占, 李淑英 等. BCL-2基因转染GES-1的建立. 中国肿瘤临床, 20010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0-8179.2006.20.007
16. 孙仁虎, 李疆, 童强 等. IL-1β诱导GES-1表达肠化标志物.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, 2009. DOI: 10.3870/j.issn.1672-0741.2009.05.001
17. 唐佩华, 赵京, 苏秀珍 等. 莲叶肉细胞液泡发育.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, 1991.
18. 胡婷婷, 饶朝龙, 谢晓芳 等. 康复新液对非甾体药诱导GES-1损伤的影响. 中药药理与临床, 2014. DOI: 10.13412/j.cnki.zyyl.2019.06.001
19. 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-1 说明书.武汉恩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