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A-673
发表时间:2025-07-18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A-673
一. 细胞起源
A-673细胞系源自一名14岁女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,属于胚胎型横纹肌肉瘤(ERMS)模型。该细胞系保留了横纹肌肉瘤的典型分子特征,如PAX3/7-FOXO1融合基因阴性(常见于腺泡型),但存在其他驱动突变[1]。
二. 生物学特性
1.形态学:贴壁生长,呈梭形或多角形,胞质丰富,核质比高。
2.分子标志物:表达横纹肌特异性标记如MyoD1、Myogenin及Desmin[1]。
3.功能特性:
- 增殖与侵袭:高增殖速率(倍增时间约24–36小时),迁移与侵袭能力强。
- DNA修复机制:辐射后CEP16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,提示其参与DNA损伤修复[1]。
- 药物敏感性:对化合物3(bourjotinolone A)敏感(ICsub50/sub=8.2–11.2 μmol/L),对化合物5(piscidinol A)选择性抑制(ICsub50/sub=8.4 μmol/L)[2]。
三. 培养与储存
1.培养基:推荐使用RPMI-1640或DMEM高糖培养基,添加10%胎牛血清(FBS)及1%青霉素-链霉素。
2.培养条件:37°C、5% COsub2/sub,定期传代(密度80%时按1:3–1:5分盘)。
3.冻存方法:90% FBS + 10% DMSO,液氮长期储存,复苏存活率>80%。
四. 研究应用领域
1.肿瘤机制研究:用于探究横纹肌肉瘤的增殖、转移及耐药机制[2][1]。
2.药物筛选平台:抗肿瘤化合物活性评价(如化合物3、5的抑制作用[2])。
3.放疗抵抗研究:CEP164蛋白作为放疗增敏靶点,抑制后可提升辐射杀伤效果[1]。
五. 近五年研究进展(2020–2025)
1.靶向治疗:
- 化合物3(bourjotinolone A)通过诱导凋亡抑制A-673增殖[2]。
- 靶向CEP164的siRNA联合放疗,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(P<0.01)[1]。
2.信号通路:发现PI3K/AKT/mTOR通路异常激活与A-673的侵袭性相关。
3.基因编辑:CRISPR-Cas9敲除CEP164基因,证实其介导放疗抵抗[1]。
六. 局限性与克服方法
1.局限性:
- 遗传漂变:长期传代可能导致分子特征改变。
- 模型单一性:仅代表胚胎型亚型,缺乏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的PAX3-FOXO1融合基因。
2.克服策略:
- 定期细胞认证(STR分型)。
- 联合使用其他横纹肌肉瘤细胞系(如RD、RH30)及PDX模型。
七. 总结与展望
A-673细胞系是研究横纹肌肉瘤生物学及治疗的重要工具,尤其在放疗抵抗机制(CEP164)[1]和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活性(如bourjotinolone A)[2]研究中价值显著。未来方向包括:
1.开发CEP164小分子抑制剂以增强放疗敏感性。
2.基于多组学数据挖掘新靶点(如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)。
3.构建3D类器官或患者来源异种移植(PDX)模型提升临床相关性。
参考文献
1. Inhibition of centrosomal protein 164 sensitizes rhabdomyosarcoma cells to radiotherapy. Liu J, et al. Oncol Rep. 2017;38(1):267-272. [ PMID: 28350847]
2.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of Toona ciliata bark. Du LB, et al. Nat Prod Res. 2022;36(6):1521-1523. [ PMID: 35291415]